找到相关内容351篇,用时19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六祖坛经白话译义》序—

    不论禅定解脱。’‘若识,一悟即至佛地。’他认为‘菩提自性本来清净,但用此直了成佛。’‘不悟即众生,一念悟时众生。’‘若开悟顿教,不执外修,但于常起正见,烦恼尘劳常不能染,即见性。’他甚至斩钉截铁地指出:‘汝等,更莫狐疑!’他的这些论点,莫非反覆说明:见性、悟性对从根本上转化妄想执著和解决人我、是非、善恶、顺逆、染净等种种二元对立状态的重要性;其中他以‘般若观照’,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25642875.html
  • 六祖“自性真佛偈”浅释

    师言。汝等谛听。后代迷人若识众生。即佛性。若不识众生。万劫觅佛难逢。吾今教汝识众生见佛性。欲求见佛但识众生。只为众生迷佛。非佛迷众生。自性若悟众生。自性若迷佛众生。自性平等众生。自性邪险佛众生。汝等心若险曲。即在众生中。一念平直即众生成佛。我自有。自若无佛心。何处求真。汝等。更莫狐疑。外无一物而能建立。皆本心生万种法。故经云。心生种种法生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4143601.html
  • 拜佛的意义

    这不过藉礼拜外面假像的助缘,引起「」的警觉,不迷失自己本有的佛性,才不会认贼作父,向外驰求,以免愈求愈远,结果迷不知返。 在菩提树下成道时,从明心见性中,已发现到「大地众生,皆有如...一个意义。四、养成慈性 佛教导源於佛陀一念的正觉,从这正觉中流露出一种悲天愍人的慈爱,就方便借语言说法,创立佛教,旨趣在於慈悲济世,利而复利他。故在六念法门中说:「为何念佛?慈悲导师故」。可知...

    竺摩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2244886.html
  • 论六祖的禅宗思想体系

    用此直了成佛。’‘不悟即众生,一念悟时众生。’‘若开悟顿教,不执外修,但于常起正见,烦恼尘劳常不能染,即见性。’他甚至斩钉截铁地指出:‘汝等,更莫狐疑!’他的这些论点,莫非反...。’所以从认识论角度分析,六祖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——和物的关系问题,无相而无不相,无念而无不念的空有圆融、心物不二论者,也是他所说:‘自性悟,顿悟顿修。’的最上乘境界。虽然如此,六祖亦并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1750908.html
  • 禅籍里的俗谚

    用来比喻,本身具足,不必向外寻求。例如:“师(俱胝)将顺世,谓众曰:‘吾得天龙一指头禅,一生用不尽。’言讫示灭。长庆代众云:‘美食不中饱人吃。’”(同上卷一一《婺州金华山俱胝和尚》)  鹞子过...熟语俗谚不妨“放一线道”;其二,禅宗于机锋酬酢之际,反对拟议,提倡随机应变,而熟语俗谚稔习于口,可信手拈来,不费思索;其三,禅宗主张“平常心道”,寓禅于日用事之中,谚语作为中国民间的日用语,正与...

    周裕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92553655.html
  • 重兴临济禅风,再树杨歧法幢

    明心见性”、“”、“认识自己”非常相似。杨朱认为一个人真正做到“贵生”、“重己”,就可以实现天下的太平。这种思想如果不放到佛教思想体系中来加以认识,恐怕难以得出中肯而合理的阐释。现在国内没有专门研究...天下的局面。一百五十余年后的庆元五年(1199),日僧俊芿禅师来到宋朝,於杭州径山参蒙庵元聪禅师,得受杨歧禅法。嘉定四年(1211),俊芿禅师回日本京都创建泉涌寺,开创日本杨歧宗。  杨歧寺方会...

    心照不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65356442.html
  • 弘忍大师对中国禅的影响

    ,勿向外求.众生均,只要众生好好学,都可成佛.  (2) 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  在>里有一段五祖弘忍大师开示六祖惠能大师的纪录:"祖知悟本性,谓惠能曰:'不识本性,学法无益.若识本心,...弟子惠能大师的>中充分体现出来.归纳起来有三:  (1) 一切众生,皆有金刚佛性  人人皆有佛性,人人皆能成佛,这弘忍大师禅学思想的基础.  >从首至末,皆显道,其零散语录亦充分体现了人人皆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81859049.html
  • 禅宗文化在宜春

    东西南北古道场。”一路所见尽是和尚、寺庙、可见佛教之盛。  宜春早期禅宗,主要南岳怀让的门徒马祖道一来此布道,而陡然兴盛的。马祖弘传禅法的布道踪迹,几乎遍布了宜春地区各地。马祖布道,主张“”...的基础上,化修道成佛于日常的穿衣吃饭之间,强调即,极容易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之中。  最后,从经济角度来看,这千年历史沉淀的宜春丰厚的禅宗文化遗产,既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,也是一项有价的物质财产。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11459774.html
  • 《六祖坛经白话译义》序—兼论六祖的禅宗思想体系

    ;‘不悟即众生,一念悟时众生。’‘若开悟顿教,不执外修,但于常起正见,烦恼尘劳常不能染,即见性。’他甚至斩钉截铁地指出:‘汝等,更莫狐疑!’他的这些论点,莫非反覆说明:见性、悟性对从根本上转化妄想执著和解决人我、是非、善恶、顺逆、染净等种种二元对立状态的重要性;其中他以‘般若观照&rsquo...

    徐恒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13059792.html
  • 马祖与中国禅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

    从世俗谛上对心佛的肯定,随顺世俗提出心佛的存在,引导学人建立起“”的信心,为方便假名;而“非”一方面在缘起假名所显示心佛皆空的真谛意,另一方面为了破除学人分别于心佛而作的种种分别;...但同时又不能执著于自我,否则难以得解脱自在。  武汉大学哲学系麻天祥教授指出:马祖道一所阐发的“平常心道”、“即对禅的否定性与超越精神的充分表达,也是对禅宗超二元对立的的认同,为禅宗...

    文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5561336.html